毛呢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毛呢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城镇上山粮田留坝BR普洱市破解保护耕地和保障用地难题

发布时间:2020-02-27 11:22:52 阅读: 来源:毛呢厂家

城镇上山 粮田留坝 普洱市破解保护耕地和保障用地难题

随着我省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普洱市也进入了基础大建设、项目大推进、产业大提升的跨越式发展时期,用地需求也呈刚性增长态势。在大发展中,普洱市到底是怎样通过转变用地方式,破解保护耕地和保障用地难题的呢?带着疑问记者日前走进普洱城乡一探究竟。

调整思路

积极引导城镇上山

在思茅城区采访时,记者领略到了普洱市“北部行政办公、南部休闲度假、东部办学教育、西部发展工业、中部发展商贸”的城市组团式发展格局。

为确保城镇上山、粮田留坝,普洱市目前又抢抓机遇,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用地上山新政的要求,积极调整用地思路,高品位谋划山地城镇发展。

普洱市国土资源局局长陈江华说,思茅老城区四面环山,已承载不了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为把有限的坝区耕地留给子孙后代耕种,克服过去城镇建设“摊大饼”式向平地扩张的弊端,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按照“盘活存量、集约利用、组团发展、向山延伸”的城市发展思路,积极调整工业和城镇建设用地方式,在中心城区率先探索实践山地发展理念,将城市建设从坝区向缓坡、荒山延伸。

据普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胡剑荣介绍,因为城镇规划既要满足眼前的需要、当代人的需要,更要着眼于未来、对后代人负责。所以,普洱市严格按照“守住红线、城镇上山、农民进城、城乡统筹”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山水相依,绿色环抱”的“满城山水满城绿”理念,系统谋划“山水田园一幅画,城镇村落一体化”的城镇发展格局,着力打造“妙曼普洱、养生天堂”的“诗意栖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

普洱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张正华说,坝区良田好地,农民深爱,城市建设更爱。原因是该市山区、半山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8.3%,坝区面积还不足0.2%,虽然全市有1100多万亩耕地,但良田好地仅有200多万亩,各县(区)也没有更多的平地用来建设城镇。所以,地域限制导致普洱市城镇建设不得不向山上转移。

为引导城市由城内向城外、山上发展,该市迅速调整用地思路,通过依山就势、组团发展规划,努力营造“政府带头让路,企业出城发展,社会进步惠民”的多方共赢局面。

调整布局

助推城乡统筹发展

家住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新平村小河组的80多岁的李老汉,虽然多年来抬头就能看见县城灯火通明,但村里一到晚上就漆黑一片。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政府抓住2007年地震后恢复重建的契机,依山就势实施组团发展,使他不但告别了居住了几代人的低矮瓦房,搬进了漂亮的“别墅”,而且进村入城的道路已修通,昔日凹凸不平的村间道路硬化了,路灯还照得村里亮堂堂。

为有效保护坝区有限的耕地,宁洱县从让城乡居民共享现代文明成果的角度出发,遵循“以普洱府为源、以普洱茶为魂、以山水为本、以文化为脉”的规划理念,依山就势、组团布局山、水、园、林、城的有机融合,使坝区与山区相得益彰,着力打造“五河四湖透灵秀、满城山色茶飘香”的山地园林城市。

如今,宁洱县又以“水、电、路、房”为重点,对乡村进行改造升级,推进城乡之间公共设施连接,走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建设统筹发展之路。

李老汉的经历及宁洱县用地布局的调整,既是普洱市使农村面貌“亮起来”,交通“快起来”,居住“宽起来”的一个缩影,同时也是普洱市转变建设用地方式,依托村寨资源禀赋,深入挖掘民族历史文化内涵,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依山就势、组团发展山地城镇的一个见证。

为增强城镇辐射带动乡村发展能力,普洱市切实转变了依靠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的增量投入来拉动经济发展的传统增长方式,除依山就势、组团提升改造思茅城区周边的高家寨和菩提箐等村寨外,还依托思茅区营盘山万亩茶园建成了普洱茶博览苑;以澜沧景迈芒景千年万亩古茶园和土著民族文化资源开发为载体,推进景迈山旅游景区和惠民旅游小镇建设,快速带动山区农民脱贫致富。

在集约节约用地方面,普洱市把因城市建设、水库移民和重大项目建设等产生的失地农民也纳入城镇发展盘子布局。在实施箐门口水库建设移民安置时,在思茅城郊的荒山坡上建设新社区,集中整体搬迁安置400多户1300余人;集商贸、旅游和居住为一体的茶马古镇,占地300多亩,建成整村安置型新社区;占地20多亩的华尔兹广场,为村集体和投资商联合开发,既解决了失地农民出路问题,又提高了土地综合利用率,实现了城乡土地的统筹使用。

正如胡剑荣所言,为解决山区群众交通和信息闭塞的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普洱市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引导城镇上山和工业项目上山,鼓励多用坡地、荒地搞建设,并把一些村寨通过交通链和组团发展等方式圈进城中,让农民融入城市,切实达到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

调整规划

永保农民“口粮田”

“听说政府原来在坝区规划为高档住宅区的一片良田,现在要作为基本农田永久性保护下来。看来我家现在仅剩的‘一亩二分地’也不用再担心被占用了!”记者在宁洱县宁洱镇新平村委会横寨村民小组采访时,农民鲁家国情不自禁地说。

拥有1000余户3500多人的新平村委会,2007年以前,人均有水田1.2亩,现人均仅有水田0.5亩。“我们农民靠的就是土地!征用容易,但要改造一块良田好地却非常困难。政府‘引城上山’的做法非常好,不但可以把平坦的耕地保护下来,而且还可带动山区农民脱贫致富。”

为永久性保住“米袋子”、“菜篮子”和民族文化“摇篮”的根基,普洱市结合“森林普洱”建设需要和“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特殊市情,抓紧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调整完善工作。

据了解,除认真调整、编制城镇发展规划,科学调整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为城镇化建设预留空间外,普洱市还将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为城镇建设用地中,调整出9370亩耕地作为永久性保护的基本农田。

普洱市把40平方公里的思茅城市核心区面积扩充到310平方公里后,不仅规划建设了一条全长168公里的中心城市大环线,使中心城区周边控制面积扩大到860平方公里,并对几十座小山进行组团发展,而且还收储盘活了1.3万亩土地,有效缓解了建设占用耕地的压力。

更值得一提的是,普洱市原规划于思茅城北部区的工业园区迁至木乃河后,虽然征地7000多亩,但水田仅占总征地面积的26.5%,其余均为山地、林地及未利用地;离中心城区较远的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谷项目,虽然占地790多亩,但都避开了坝区和优质耕地进行建设。这既为城市建设由坝区向山地延伸作出了示范,又促进了工业经济的发展,扩大了城市容量,逐步确立了多用山地、少用平地,保护耕地、守望良田的城市建设用地理念。

普洱市各县(区)政府也认真调整工业、城镇用地规划。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将环城公路内已配套城市基础设施的1200亩规划建设用地调整为基本农田,相关建设项目全部布局到县城北侧的坡地上;具有思茅市“粮仓肉库”之称的景东彝族自治县,把景屏坝1620亩规划建设用地调整为基本农田;因受地质灾害影响,城镇上山只能向东南方向坡地发展的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也从坝区规划建设用地中调整出1000亩作为永久性保护的基本农田……

记者 尤祥能(云南日报)

?

王克珍医生

戴红蕾医生

北京前海股骨头医院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