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呢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毛呢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当树立大印刷意识

发布时间:2021-09-10 04:19:35 阅读: 来源:毛呢厂家

树立大印刷意识

印刷是现代信息产业极为重要的一环,它把“无形”的电讯、文字和图形变为“有形产品机械主要配置:”、“可携带”和可交换的信息。所以印刷是普及文化教育、传播知识的工具,前人的学说赖以保存,今人的经验赖以交流。同时由于印刷工艺的发展,印刷术不仅可用于纸张的重印,而且可在丝绸、布匹、木板、金属、塑料、玻璃、陶瓷等各种载体上重印。由此,印刷工业已成为每个国家经济活动的重要产业之一,是发展国民经济不可液压抓紧钳口或缺的一个工业部门。从而印刷涉及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两个领域,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服务。印刷早已脱出纸为载体、书刊印刷才是印刷的传统狭隘观念。

现代印刷赖以电子技术,也突破了传统的各种界线,把各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信息,通过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得到直接转换或互译。无论汉字简体、繁体,中文或日文、英文都可以在一台计算机上兼容和转换,也可口语对讲、口语转化为文字,文字转化为口语。有了这种多功能、多媒体的技术,就会进一步方便地加强国际之间的信息交流。

印刷术要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树立起大印刷意识,是本章所要阐述的重点。

一、什么是大印刷意识

从印刷工业体制改革过程中看出,分散和封闭式管理是束缚现代印刷工业发展的严重障碍,要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发展现代印刷工业,就必须在改革过程中树立大印刷意识,作为促进印刷技术进步和提高印刷工业管理水平的指导思想。

所谓大印刷意识,第一是指与印刷相关的工业部门,要紧密结合,使印刷与设备器材工业同步发展,印刷工业能得到本国相关工业的支持。形象地说,我们可以把印刷工业比做一架飞机的机体,印刷设备制造工业作为右翼,印刷器材工业作为左翼,只有把机体和左右翼紧密组合起来,方能形成一架高效能的飞行器,并且能够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转。所以印刷工业和相关工业的结合,就是大印刷工业体系。历史上中国最早发明活字印刷,中国的毕升比欧洲的谷登堡发明活字印刷要早400多年。虽也有泥活字、锡活字、铜活字、木活字等的使用,但始终未能成为印刷的主体,而由雕版印刷占据主导地位。今日究其原因,一是未能得到官府的支持和社会

的注视,二是没有相关的技术研究和物质生产的基础,到900年之后,才逐渐由国外输入、渐次发展起来。这一发展的历史过程,

实在值得我们认真的总结。没有机械制造工业、治金工业、化学工业、造纸工业的发展,印刷工业也就只能停滞在半工业时代,而无法实现印刷工业的进步和进入机械化、电子化时代。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实行计划经济制度,改变了印刷未能与相关工业要同时发展的局面,克服了20世纪上半叶那种一切依靠国外进口的局面,为印刷工业的发展和普及建立了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这些虽是在计划经济下完成,有其一定的缺陷,但在推动印刷工业发展上还是起过一定的作用。彻底完成了中国印刷术的第一次革命,并为印刷术的第二次革命——电子化准备了必要的前期工作。

进入20世纪80年代,我国进入印刷工业技术改造时期,经过国务院批准,在国家经济委员会建立了印刷技术改造协调小组,顾名思义,这个小组的任务就是综合印刷技术进步的方向,组织印刷和相关工业部门协同编制发展规划,从而取得印刷设备、印刷器材的同步发展,适应印刷工业的技术改造。特别是在国家改革和开放政策指引下,从国外引进了各项先进技术,提高了我国科学研究的起点,加快印刷技术改造的前进步伐。这一成功的事例,就是在树立大印刷意识的思想基础上取得的。

所谓大印刷意识的第二个内容,是指印刷术的广泛应用范围。

多少年来的习惯2、具有自动导向系统,“印刷就是印书印报”在社会上似乎成了一个固定概念,把印刷应用的范围局限在印书印报的小圈子里。从国家工业管理体制方面来看也是这样,无论是起初设置在文化部下属的出版局,或以后独立的国家出版局,其任务也仅是管理书(籍)、画(刊)的印刷,连报纸印刷也不在其管理范围内。再加上“谁用、谁建、谁管”的分散封闭政策,越发显现出印刷工业的分割局面,印刷工业长期以来未能形成一个独立的工业部门。

其实,印刷术的进步,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由印书刊、印报纸、印钞票、印有价证券、印包装装潢、印商务杂件以及为数不少的工业品都需要印刷。印刷材料由纸张,进而扩大到各种载体,如果夸张一点说,除了水和空气之外,凡是有定形表面的对象上都可以按照不同的要求印制令人满意的文字和图画。各个印刷厂只要有大印刷的意识,向社会开放,向社会作市场调查,突破书报印刷的小圈子,寻找大印刷天地,印刷搞多种经营是大有可为的。

由上可以看出提出社会大协作,树立大印刷意识的重要性了。

$分页符$二、大印刷的三个方面

在提出印刷工业技术改造的同时,将与印刷相关工业的三个方面列入改造规划,在国家的第六和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除对16个大中型印刷企业进行改造外,并将54个相关工业企业列入计划。其中造纸企业7个,器材企业25个,设备制造企业20个:

1.机电设备方面

主要是机械和电子工业部门按印刷工业的要求,先后通过国内科研和国外技术引进、消化吸收,逐步提供了下述产品:

排版设备 先后由提供手动照排机到华光Ⅳ型计算机排版系统设备、科印批处理与交互式微机排版系统设备,从而武装了书刊、报纸和轻印刷排版的需要,由“热排”进入了“冷排”,丢掉铅

字,由铅排进入了电子排版时代。

分色制版设备 电子分色机是彩开发利用安全性高、质量性能好的新型材料色印刷提高质量不可少的设备,先后提供中低档次的分色机和中高档399电子分色机,在进一步试

制高档次分色机345的同时,又研究开发(录入)、排版和制版联动机,把的文字图片稿样直接制在PS版上,然后上机开印。

用于制版的设备还有程控照相机、自动洗印机、连续晒版机,以及液体树脂版制版机。

印刷设备 先后为书报印刷和包装印刷提供了平版胶印机、四开四色单张胶印机,对开单张纸四色胶印机,卷筒纸轮转胶印机及四色胶印机、自动压痕机、模切机、烫金机、烫塑机,同时为轻印刷提供了小胶印机。

装订设备 其中主要有骑马钉装订联动机,全张折页机、三面切书机、平装胶订自动机,精装联动线,线装联动线等。

2.印刷器材方面

主要是化工和轻工产品,供制版的有:激光照排胶卷、电子分色片、照相纸、PS版(包括铝基和纸基版)、氧化锌版、洗印套药、制树脂版的各种化工材料。

供印刷的有各种油墨、橡皮布、胶辊、吸纸走纸的真空泵等。

3.印刷纸张方面

为适应胶印和高质量图片画册需要,首先提供了大量消费的纸,又陆续提供胶版印书纸,高质量的铜版纸等。由于我国木材供应不足,木浆纸远少于草浆纸,因而局限了对高质量印刷纸张的生产,不得不有一定数量的进口纸张来补足。

上述的设备器材,有的是在70年代己经开始研制或投入生产,而进入80年代完善提高。从品种上说,基本上可满足国内印刷工业的需要。这就大大促进了印刷技术改造的进度,如果没有这三个方面的统一协调和同步发展是不可设想的。

振兴印刷工业与同步发展相关工业是息息相关的,没有相关工业的匹配和供应,要实现印刷工业的现代化是不可能的。我们有过自身的历史经验,在毕升提倡活字印刷之后,大约过了400多年,才有谷登堡创设活字印刷,但活字印刷很快在欧洲推行起来,其原因就是因为有相关工业的相辅相成,由铅合金字到相应的油墨、纸张到所需的机械设备。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印刷工业的发展和进步,所赖也是由于相关工业的同步发展。尽管社会上有分工,但任何分工都有其相互的适应,也有合作,这也就是“系统工程”这个概念在现代化生产中及广大从业者所认识和实施的来源。

$分页符$ 三、大印刷的五个服务对象

在现代经济和文化的要求下,印刷服务的对象可概分为五大市场:书报印刷、安全印刷、包装印刷、商业性零件印刷和工业品印刷。这五个市场对印刷工业来说,既有其相同之处,又各有其特点,兹分述如下:

1.书报印刷

书报印刷是最大的一个印刷市场。1992年全国共出版图书92148种,其中书籍73625种,课本14010种,图片4513种,折合用纸量66.6万吨,比上年增长2.83%;1992年共出版杂志6486种,平均期印数2.05亿册,折合用纸量14.74万吨,比上年种数增长7.1%,总印数增长15.24%。我国年出书种数和发行量占世界第一位;1992年全国报纸达1657种,总发行量258亿份,折合用纸量54.92万吨,也列世界前茅。为了完成如此巨额的印刷要求,全国大约有书报印刷厂1800家,职工总数约160万人。

报纸发行虽只有百多年历史,但书刊出版却己有1000多年的历史,从唐始宋兴的雕版印刷,进到清末民初的铅版印刷,向着80年代以来的照排胶印印刷发展,对书刊的印刷出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无论在精装、平装或线装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上都有一定水平。

书刊印刷方面,多品种、小批量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在印刷企业的经营上是一个最为复杂的难题,不得不采取一定措施以应对日益增加的“短版活”。既要保证质量,又要承接这类短版活,以适应书刊出版的需要。

2.安全印刷

所谓安全印刷系指包括邮票、钞票、印花、奖券、票卡等各种有价证券的印刷。从事这类印刷的企业都要设置专门的安全监督机构和技术措施,以保证印刷品的不被盗窃和防止伪造。

邮票在中国的印刷历史并不长,尽管中国的邮驿通信远在3000年前的周代就有了,但设置邮政还是百多年来的事。而且初期的邮政管理是掌握在外人控制的海关手中,邮票也是在国外印刷的。

中国邮票发行史上的第一套邮票,

泰安工作服订做
泰安工作服定制
泰安工作服定做
泰安工作服设计